This is a guest post from physbook team, and protected under CC BY-NC-SA 3.0 License.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in the comment text, without author(s) written permission, please specify: Reprinted from Physbook (RSS)/转自飛思播客 (RSS) with the article's link (Please do not change the Title. Remain the link same at least because we could make changes on the content in further updates otherwise you will be responsible to the mistake you spread to readers) OR Trackback in the comment "[...]quotes/引用[...]" with your article part and link FOR reproducing or using the whole or any part of the content.
Thursday, June 16, 2016
以色列与中国:一个没有“身体”,一个没有“灵魂”
以色列曾经是一个没有“身体”的民族
翻开《圣经》上面说,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以撒生子雅各。雅各生有12个儿子, 他们的子嗣演化为12个部落。 约公元前1720年, 犹太人人为逃避饥荒从迦南来到埃及, 开始了长达约430年之久的寄人篱下、受人奴役的苦难史。
公元前14世纪, 一个杰出的犹太人 应运而生了, 他就是摩西。摩西与上帝立约,犹太圣经成为旧约与耶稣基督时期前后的新约出现了基督教,后来伊斯兰教也模仿了圣经的大部分,如信奉一个神,阿丹(亚当),模仿旧约圣经改的古兰经。基督教后来又分出天主教,东正教,后来马丁路德新教,新教又由于自由解读圣经所以分很多派,中国人称新教为基督教。追根揭底,西方的信仰是跟圣经一脉相承的。所以说是犹太人人影响了西方文明。
可是犹太这个民族实在是太“悲催”了,从最正统的旧约信奉者到被诋毁,被屠杀,流离失所,一直到1948年,在基督教新教国家英国和美国的支持下,犹太人才重新在巴勒斯坦复国,建立了以色列国。在长达一千八百多年的时间里,犹太人没有国家,散居于欧洲各地,这就是犹太民族的苦难遭遇。
帕斯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可怜,一种是有灵魂没身体的犹太人,一种是有身体没灵魂的东方古国。1948年随着以色列的建国,犹太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身体,然而以色列这个“身体”,实在是贫瘠的可怜。以色列的占领区(加沙河西岸、格兰高地、加沙、东耶路撒冷)加起来只比北京市大1/4,比中国所有省份都小。而且国土80%还都是沙漠。和埃及比,面积是以色列的50倍,连约旦面积都是它的4.5倍。
然而让世界所有人惊讶的是,以色列的大棚种植技术,废水循环水处理遥遥领先世界..生生把自己的沙漠土地变成了绿洲,以色列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以色列在贫瘠的不毛之地上创造了经济、科技、文化和军事神话。以色列拥有8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一流的计算机、通信、医药器械和农业等技术。以色列文明奇迹的密码是什么? 恪守圣经,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
质疑是犹太文化一个秘密,在数千年历史中,犹太人有着很强独立思考能力。在以色列,即使很小小孩,都被鼓励质疑老师,老师在每堂课结束时都会说上这么一句话:有谁不同意我的意见?以色列老师鼓励孩子们质疑他们的智慧,以色列老师希望孩子们能与他们思辨。
如果说,以色列是沙漠上的文化绿洲, 中国就是肥沃土地上的文化沙漠。
中国的封建传统和以色列比起来,正好相反,绝对不能质疑,祖先不能批评,皇帝不能议论。理由是传统、祖先、皇帝全对。这构成了国人的思维定势。看圣经历史,亚伯拉罕淫乱,摩西缺乏信心,大卫淫乱,彼得撒谎,保罗迫害基督徒。以色列人从不回避先人的幽暗,一直为祖先的罪深深忏悔。
中国两千年来涌现了无数的英雄、帝王...查考圣经发现上帝把智慧和奥秘的事指示给了以色列人,而把大一统的思维注入了东方的秦国,这里除了3000年来不停的变换城墙上的旗子和与天地人斗其乐无穷外,与现代文明的体制一直无缘...
西方人为了信仰奋斗了几千年,而东方这片土地上,为了猴王也争霸了几千年。鲁国写明了周“礼”以为找到了文明遗产,讲究克己复礼,而这个“礼”,如猴子的肢体语言,只是一种硬性纲常律定,在真理面前,它一文不值。而西方文明的文化则本质为一种“理”这个理是理性文化,是一种逻辑的学理,会随人类发展而进步。所以,真正的文化绿洲只存在于西方,它的源头是以色列。中国的文化绿洲是在春秋以前,不过随着远离上帝大道隐没独尊儒术,源头早已经枯干了。所以, 华人学习传统文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研读圣经钻研西方现代的先进文化,来塑造华人的精神结构。不学习西方的现代文明,就不能够培养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就会被世界主流文明淘汰。
只要打开电视,全都是清一色的娱乐明星旅旅游、做做游戏……甚至连明星的孩子都搬上了荧幕。除了娱乐至死以外,还有痛杀日本人,灰姑娘嫁给了富豪,英勇献身,选秀、相亲...所以整个社会变成文化沙漠的大环境下,你爱读书,爱思考,执着于真理,就显得你酸腐,显得你不合群,在工作生活中遭遇到各种不该有的尴尬,所以华人只能伪装,伪装成跟周围所有人一样无知。如果说中国人的生活艰辛令人心酸,文化的贫瘠同样触目惊心。文化沙漠也许覆盖了一切,而灵魂沙漠,更是寸草不生。
华人有以色列人的精明勤劳,和坚韧的性格,但是缺乏由信仰迸发出的执著于探索真理的勇气、反思和危机感。这三样正是一个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也许我们做井底之蛙太久了,眼界越来越小。一个相对安逸的环境,一个随时可以依赖的人...久而久之,我似乎已经忘记了思考,忘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一位西方史学家说,文字的原本是表情达意的、逻辑思考的、证明真理的。而中国人却把那么多的时间用于研究怎样书写的漂亮,还陶醉其中,并且把这些写得漂亮的人成为大家。早已忘了文字的使用初衷,文化当然也就不会进步了。
人们都说以色列人没有身体、 中国人没有灵魂。我看大致如此,没有信仰的国人是典型的饮食男女,华人只能围着酒色虚度一生。
This is a guest post from physbook team, and protected under CC BY-NC-SA 3.0 License.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in the comment text, without author(s) written permission, please specify: Reprinted from Physbook (RSS)/转自飛思播客 (RSS) with the article's link (Please do not change the Title. Remain the link same at least because we could make changes on the content in further updates otherwise you will be responsible to the mistake you spread to readers) OR Trackback in the comment "[...]quotes/引用[...]" with your article part and link FOR reproducing or using the whole or any part of the content.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歡迎Wlcom
分享是主旋律,,工具类总结,tips and derivations that will make it easier for me to perform the various tasks im faced with. These notes cover a wide range such as data analysis utilities (details see my site tags). this site is mainly used to help me clarify/sumarize/debug/backup/refactor/organize my thoughts,我的生产力解放,不用把更多的时间赔上,and capture my interests with time savingmay helpful to you literally we turn to a grp blog and collabo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 strongly suggest to subscribe inside a rss reader rather than refresh the website each time,,,alternatively, you can subscribe as podcast inside like itunes if you wanna download media contains ,,, also the microblog site is a complement to our website. - @Musibolun
For Commenters: To enter in LaTeX in comments, use $latex